2月18日,廣州市經歷了一次大雨到暴雨過程,并伴有短時強降水,短時大風等強對流天氣。根據氣象水文站網的監測,18日08時至20時,全市共有200個測站雨量超過30毫米,21個測站超過50毫米,其中最大降水量出現在南沙區沙尾二村,為72.4毫米。另外,全市共有6個自動站錄得7級以上大風,其中南沙區大崗鎮自動站錄得最大陣風11級(30.2米/秒)。
18日9-11時,廣州市共有8個區先后發布2019年第一個雷雨大風黃色預警,分別是增城、海珠、黃埔、番禺、越秀、天河、荔灣、南沙;另外南沙區發布了2019年第一個暴雨黃色預警。隨著強降水云團的逐漸減弱東移,13時后各區陸續解除了各類預警信號。
造成此次出現強降水和大風的主要原因是:過去兩天位于廣西一帶的西南低槽不斷加強發展并東移,低層偏南急流也不斷東移,在18日當天剛好急流核位于廣州地區。17日20時清遠探空曲線顯示600hPa以下空氣飽和,濕層深厚, K指數的值為33,表明低層水汽條件和溫度條件較好;925hPa 以下為逆溫層,為對流發生累積了一定的不穩定能量,總體來說有利于短時強降水的發生。